期刊简介
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是全国各地广大医务工作者,特别是从事神经科临床和科学研究工作人员切磋技艺、交流学术经验和更新知识的园地。辟有论著与学术交流、短篇与病例报告、综述、专题讲座、专刊评价、临床药物治疗、会议(座谈)纪要、临床病理(病例)讨论、技术信息、新药新仪器、新书介绍及国内外学术动态等多个栏目。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
出版部门: 《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047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402/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4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172.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
- 国际刊号:1007-0478
- 国内刊号:42-1402/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的临床特点,分析鉴别诊断,提高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分析本院近收治的2例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的发病特点、诊疗经过、辅助资料等,并复习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缓慢起病,逐渐加重,上视障碍,表情呆板,运动迟缓,易摔倒,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下降,构音障碍,肌张力略增高,头颅磁共振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脑萎缩.1例患者试用美多巴治疗,临床症状稍缓解.结论进行性核上性麻痹较罕见......
作者:曾艳平;张勇;梁静静;吴旭;潘松青 刊期: 2014- 03
-
ABCA1 R219K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ABCA1R219K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对279例脑梗死患者和351例健康对照者进行研究.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测定ABCA1R219K基因多态性.结果脑梗死组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比例,合并糖尿病组的TG、TC水平高于无糖尿病组(P<0.05).脑......
作者:陈卫蓉;肖志杰;周中华;邓可 刊期: 2014- 03
-
神经导航系统在颅脑外伤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附34例分析)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颅脑外伤后异物取出术中的运用和手术经验,并对神经导航系统应用在颅脑外伤异物取出手术的优越性、精确性和移位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颅脑外伤患者在应用史赛克神经导航系统引导下进行手术的手术经验.结果本组病例中18例脑内异物和16例头皮异物患者顺利完整取出异物.有2例患者因病变靠近功能区术后遗留运动或感觉功能障碍,但神经导航在外科手术中的运用并未产生并发症.结论在术前规......
作者:张玉龙;和华元;马建;陈祎;文利 刊期: 2014- 03
-
支架置入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合并相邻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病变——回顾性病例系列分析和随访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合并相邻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合并相邻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血管危险因素以及支架治疗和随访.结果共纳入28例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合并相邻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病变患者,其中男19例,女9例,平均年龄(65±9)岁.总的技术成功率为92.9%,其中锁骨下动脉狭窄合并相邻......
作者:万跃;刘艳霞;彭小祥;严丹;左靖 刊期: 2014- 03
-
射频热凝和臭氧注射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疗效及其电生理评估意义
目的评估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注射(RFTC-OI),对腰椎间盘突出(LDH)患者的疗效及其电生理检测的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9月~2013年1月就诊的LDH患者,符合纳入标准者50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25例,采用CT下靶椎间盘RFTC-OI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椎旁注射镇痛液治疗.在治疗后第1、7、30d比较2组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总有效率以及电生理检测的变化.结果患侧下肢运动和感......
作者:李兆宝;黄明勇;罗君;卢祖能 刊期: 2014- 03
-
TLR4参与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致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TLR4是否参与缺血后处理对PC12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致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4组:正常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及缺血后处理+脂多糖组,通过流式细胞术Annexin-FITC和PI双染法检测各组PC12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TLR4及Caspase-3表达水平,通过RTPCR测定各组TLR4mRNA水平.结果缺血后处理可......
作者:刘军;毛善平;董慧敏;赵海专;邢变枝;郭晓洁 刊期: 2014- 03
-
ABCD2评分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ABCD2评分法将TIA患者分成0~3分、4~5分和6~7分3组,观察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对于TIA继发脑梗死患者,比较各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ESSS和病程1个月时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214例TIA患者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为25.2%.低危(0~3分)、中危(4~5分)和高危(6~7分)组7d内发生脑梗死的比例分别为......
作者:王荣耀;闵丽;熊小平;李渝 刊期: 2014- 03
-
急性双侧对称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双侧对称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总结19例单纯位于幕上或幕下的急性双侧对称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合改良TOAST分型,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结果急性双侧对称性脑梗死常见部位有胼胝体、分水岭区、丘脑、脑叶、脑干和小脑;其危险因素与一般脑梗死相同,部分患者可有血流动力学异常的诱因;发病机制包括血栓形成、心源性或动脉源性栓塞、低灌注、穿支动脉病以及多重发病机制的相互作用,分......
作者:曹树刚;徐文安;王嵘峰;贺军;夏明武;赵昊;张文婷 刊期: 2014- 03
-
咪达唑仑应用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腰椎穿刺检查的镇静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在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腰椎穿刺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49例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并有腰椎穿刺指证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应用靶控静脉泵入咪达唑仑(咪达唑仑组)和持续人为安抚制动(对照组)的方法下实施腰椎穿刺检查,比较2组间腰椎穿刺检查的完成率、检查中躁动发生率、检查后平卧4h配合率及检查完成时间,同时动态观察记录咪达唑仑组用药前、检查中及检查后的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及血氧饱和......
作者:郁可;胡婷婷;李余霞;肖莉;王庆松 刊期: 2014- 03
-
鱼藤酮灌胃制备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评价及机制
目的探讨经持续鱼藤酮灌胃制备帕金森病小鼠模型及其发病机制.方法将50只老年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连续灌胃12周,模型组予灌注0.01ml/g鱼藤酮氯仿溶液,对照组则予灌注0.01ml/g氯仿溶液.在灌胃前、灌胃6、12周时对2组小鼠行网格试验、爬杆试验和滚轴试验以检测行为学变化,使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HPLC-ECD)检测纹状体多巴胺(DA)、3,4-二羟基苯乙酸(D......
作者:胡琦;黄梦阳;江红;康慧聪;许峰;刘晓艳;张存泰;朱遂强 刊期: 2014- 03
动态资讯
- 1 长沙市居民脑血管病十年综合性预防研究-危险因素的变化
- 2 戊四氮点燃模型大鼠GSK-3β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苔藓纤维出芽的关系
- 3 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测定与分析
- 4 射频热凝和臭氧注射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疗效及其电生理评估意义
- 5 超声及CT血管成像在颈动脉斑块检查中的应用
- 6 缺血性脑血管病中颈动脉杂音对血管狭窄预测价值的研究
- 7 线粒体DNA修复系统与神经疾病
- 8 伴迟发性感觉异常的延髓外侧梗死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 9 脂联素对内皮祖细胞的作用及其在脑卒中治疗方面的意义
- 10 卡巴拉汀对低灌注大鼠中枢胆碱能系统的影响
- 11 帕金森病神经精神症状的研究进展
- 12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TOAST分型的临床意义
- 13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慢性脑积水的危险因素研究
- 14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 1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管造影102例临床分析
- 16 工频强磁场对家兔脑电活动的影响
- 17 Dandy-Walker综合征及其研究进展
- 18 辛伐他汀对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极化状态的影响
- 19 高海拔地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RBP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
- 20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自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