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是全国各地广大医务工作者,特别是从事神经科临床和科学研究工作人员切磋技艺、交流学术经验和更新知识的园地。辟有论著与学术交流、短篇与病例报告、综述、专题讲座、专刊评价、临床药物治疗、会议(座谈)纪要、临床病理(病例)讨论、技术信息、新药新仪器、新书介绍及国内外学术动态等多个栏目。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
出版部门: 《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047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402/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4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172.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
- 国际刊号:1007-0478
- 国内刊号:42-1402/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迷走神经脉冲电刺激对大鼠癫痫部分性发作和全面发作的影响对照研究
目的定量研究迷走神经刺激(VNS)对大鼠杏仁核部分点燃和全面点燃的抑制作用差异.方法用强度3.0mA的恒流脉冲电刺激2组动物(各15只)的左侧颈迷走神经干,观察发作抑制率(SIR)、平均行为级数下降比(MBSDR)、平均后放电时间下降比(MADTDR)和平均后放电阈值上升比(MADTIR)的组间差异.结果除MADTIR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外,其余各指标组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作者:常红升;沈鼎烈;晏勇;王学峰;杨峰 刊期: 2005- 04
-
一种高产量的小胶质细胞培养及其鉴定方法
目的建立一种简易高产量的原代小胶质细胞体外纯化培养方法.方法在小胶质细胞原代培养过程中以McCarthy等的经典培养方法为基础,通过提高初次接种密度,减少细胞离心过滤过程,进行不换液的营养缺失培养等重要改进,并使用低浓度胰酶-EDTA消化法分离纯化小胶质细胞,使用MAC-1抗体免疫化学染色标记.结果取得了高纯度和高产量的小胶质细胞.结论小胶质细胞培养过程中联合使用营养缺失法和低浓度胰酶-EDTA消......
作者:张敏;魏桂荣;梅元武;董继华 刊期: 2005- 04
-
颅底脊索瘤临床与病理分析
目的研究颅底脊索瘤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8例颅底脊索瘤作临床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5例为颅底脊索瘤,3例为软骨样脊索瘤.结论该瘤为低度恶性肿瘤,常局部复发,预后较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诊断的重要工具.......
作者:黎辉;詹娜;王则胜 刊期: 2005- 04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中一氧化氮、内皮素、6-酮-前列腺素浓度测定及意义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6-酮-前列腺素(6-K-PGF1α)在脑梗死发病过程中的意义以及与病情、伴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比色法及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周内、2、4周时的血清NO浓度,血浆ET及6-K-PGF1α浓度,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清NO、血浆ET、6-K-PGF1α浓度均明显升高(P<0.02~0.001);高血脂组NO浓度高于非高......
作者:赵玉芳;江晓津;张英;韩仲岩 刊期: 2005- 04
-
葛根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4血管闭塞法建立SD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给予葛根素干预,于缺血再灌注后6、24、72h、5、7d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检测大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神经元数目、形态变化和bc1-2表达.结果(1)脑缺血再灌注后6、24h海马CA1区神经元未见明显死亡,再灌注后72h、5、7d葛根素组神经元存活数目显著高于无药物干预的......
作者:吴海琴;张蓓;张桂莲;常明则;展淑琴 刊期: 2005- 04
-
七叶皂甙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
目的探讨七叶皂甙钠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40只,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切取不同时间段缺血半暗带和中心区皮质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与Bcl-2)转录水平的变化;干预组再灌注即刻开始腹腔内注射七叶皂甙钠(5mg/kg),以后5mg·kg-1·24h-1治疗......
作者:范学军;资晓宏;郭科;徐海清 刊期: 2005- 04
-
青少年型帕金森病6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我国青少年型帕金森病(juvenileparkinsonism,J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0例J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男37例,女23例,发病年龄早,平均发病年龄为(30.1±9.2)岁,病情轻,病程长,病情进展较缓慢,常表现为局限性肌张力障碍,症状波动,腱反射活跃或亢进,CT或MRI检查一般正常,且对多巴制剂反应良好.结论JP患者有其独特的临床特征,临床需与其他疾......
作者:严新翔;郭纪锋;唐北沙;张玉虎 刊期: 2005- 04
-
对氧磷酯酶-1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关系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对氧磷酯酶-1(PON1)活性及PON1Q/R192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ATCI)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PCR-RELP方法检测48例ATCI患者和55例相匹配的健康人血清PON1活性及PON1Q/R192基因多态性,同时测定血脂、血糖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TCI组血清PON1活性为(74.41±18.85)μg/ml,低于对照组[(1......
作者:宋云;田桂玲;王彤宇;陈旭 刊期: 2005- 04
-
15例痛性眼肌麻痹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痛性眼肌麻痹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治疗,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总结15例住院痛性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5例患者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绝大部分有头痛和眼肌麻痹,累及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个别患者视神经、面神经也受累;经头颅CT或MRI排除其他疾患,3例出现海绵窦病变;全部患者采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加强对海绵窦、眼眶和蝶鞍等部位的动态MRI检查......
作者:傅毅;刘建荣;陈生弟 刊期: 2005- 04
-
小干扰RNA对人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的沉默作用
目的观察小干扰RNA(siRNA)对人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基因的沉默作用.方法将设计好的一对寡核苷酸在细胞内源性地转录成小发夹RNA(shRNA),同时构建了携带2个APP亚型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GFP-APP重组质粒;利用EGFP作为报告基因,在COS-7细胞内通过共转染siRNA表达质粒和GFP-APP重组质粒来观察沉默效应.结果针对APP的siRNA可有效地下调APP基因.......
作者:邱昕;潘纪安;陈宇;张苏明 刊期: 2005- 04
动态资讯
- 1 铂金弹簧圈与HydroCoil治疗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比较
- 2 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49例临床、电生理与病理研究
- 3 早期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 4 脑卒中后癫癎57例临床分析
- 5 NIHSS评分为0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
- 6 甲亢性偏身舞蹈症1例
- 7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在阿尔茨海默病中所起的作用
- 8 中枢神经系统结节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 9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42例分析
- 10 前颞叶切除术或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治疗顽固性内侧颞叶癫痫患者神经心理功能改变的研究
- 11 应用ABCD2评分法和纤维蛋白原预测TIA后短期脑卒中风险
- 12 脑梗死与偏头痛患者血小板胞浆游离钙浓度的对比研究
- 13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IL-6和TGF-β1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 14 一种观测脑疾病状态下胶质细胞活动的钙成像技术
- 15 2例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对比分析
- 16 65例自发性脑出血后早期癫痫发作的临床分析
- 17 脑梗死患者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一氧化氮、假性血友病因子及血浆颗粒膜蛋白的关系研究
- 18 不同药物麻醉后大鼠全脑缺血脑温的变化
- 19 胼胝体切开术治疗具有跌倒发作的药物难治性癫痫的研究进展
- 20 果蝇模型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