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是全国各地广大医务工作者,特别是从事神经科临床和科学研究工作人员切磋技艺、交流学术经验和更新知识的园地。辟有论著与学术交流、短篇与病例报告、综述、专题讲座、专刊评价、临床药物治疗、会议(座谈)纪要、临床病理(病例)讨论、技术信息、新药新仪器、新书介绍及国内外学术动态等多个栏目。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
出版部门: 《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047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402/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4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172.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
- 国际刊号:1007-0478
- 国内刊号:42-1402/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偏侧萎缩症的临床与病理研究 (附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目的了解偏侧萎缩症的临床特点、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改变.方法对1例单纯右下肢萎缩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右下肢皮肤变薄,皮下组织几乎消失,肌肉轻度萎缩,骨骼变短,神经系统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患肢皮肤和肌肉活检在光镜下见肌纤维散在萎缩,肌膜炎性细胞浸润,血管壁明显增厚,管腔狭窄,皮肤各层组织变薄,皮下脂肪组织减少;电镜下见在有病变的肌纤维内线粒体减......
作者:王俊岭;谭兴林;张宁;吴晓英;田发发;杨晓苏;江泓;唐北沙 刊期: 2006- 04
-
硬通道微创穿刺双腔冲洗治疗脑脓肿
目的探讨硬通道微创穿刺双腔冲洗术在脑脓肿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过去10年间采用CT定位硬通道微创穿刺双腔冲洗技术治疗72例脑脓肿的临床资料.结果微创穿刺置入硬通道双腔冲洗技术治疗脑脓肿简便易行,72例穿刺病例中成功68例,总有效率94.4%;死亡3例,病死率4.1%.结论硬通道微创穿刺双腔冲洗技术是治疗脑脓肿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顾征;徐爱民;赵奇煌;孙永全 刊期: 2006- 04
-
组织型谷氨酰胺转移酶抑制剂对凝血酶脑组织毒性的影响
目的通过动物在体实验了解组织型谷氨酰胺转移酶(tissuetransglutaminase,tTG)抑制剂(monodansyl-cadaverine,MDC)对凝血酶(thrombin,Tm)脑组织毒性的影响.方法第1组动物用4种剂量的Tm(0、5、10、15U溶于5μl生理盐水)通过立体定向仪注射入大鼠纹状体,第2组动物在各剂量Tm中同时加入MDC(5mM)加以干预作为相应对照,动物存活24h......
作者:黄亚林;曾非;曾庆杏 刊期: 2006- 04
-
成人型脊髓性肌萎缩症临床及遗传学研究
目的总结成人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Ⅳ)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46例经肌肉活检证实的SMAⅣ进行临床和病理学分析,并对其中3个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SMAⅣ平均发病年龄38.7岁,起病与进展隐匿,预后相对良好,以四肢近端肌萎缩无力为主,肌电图(EMG)检查示神经源性损害,肌活检示小群性肌萎缩,其中2个家系分别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X-连锁隐性遗传.结论依据临床表现、肌肉病理可确诊SMAⅣ.......
作者:马敏敏;何晓军;张平;陈光辉 刊期: 2006- 04
-
阿司匹林间歇疗法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间歇疗法与常规疗法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临床价值的差异.方法收集25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按随机单盲开放对照原则分为间歇疗法组(间歇组)(每8周内停药1周)和常规疗法组(单规组)各125例,均给予阿司匹林100mgQd治疗2年.结果(1)2组脑卒中再发率无明显差异;(2)2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和凝血功能无明显差异;(3)间歇组上消化道出血、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常规组明显下降(P......
作者:周伯荣;罗冰;王融;刘子凡;关海涛;许治强 刊期: 2006- 04
-
6-羟基多巴胺单侧纹状体注射对大鼠双侧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中6-羟基多巴胺(6-OHDA)单侧纹状体注射对双侧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自一侧纹状体注射6-OHDA,对照组注射PBS;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大鼠双侧黑质和纹状体区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和纤维的表达;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双侧纹状体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含量.结果......
作者:田有勇;孙圣刚;汤翠菊;陈小武;冯媛 刊期: 2006- 04
-
树突状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和多发性硬化中的作用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作为一种专职的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APC),既能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又可以诱导免疫耐受,是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免疫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树突状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和多发性硬化发病及治疗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作者:陆正齐;胡学强 刊期: 2006- 04
-
线粒体DNA修复系统与神经疾病
Clayton曾报道线粒体不能清除粒体DNA(imtochondricalDNA,mtDNA)中由紫外钱诱导生成的嘧啶二体,因而一直认为线粒体没有mtDNA修复功能.近年来,通过对原核生物和低等真核生物的研究,人们对DNA修复系统有了深入的认识,证明mtDNA修复系统可保持mtDNA遗传物质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避免遗传物质突变的产生,保证DNA复制的高保真度.......
作者:刘涛;章军建 刊期: 2006- 04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1前言在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中缺血中心区毛细血管增生,其增生的范围和程度直接关系到缺血边缘区血流的改善,影响神经细胞生理功能的恢复.......
作者:张旭静;王桂清 刊期: 2006- 04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有效性与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均很高,常规药物治疗难以改善临床转归.近年来发现,应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edaravone)治疗脑梗死患者,可以改善神经功能.2004年6月~2006年1月本研究应用依达拉奉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并对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崔敏;陈文军;黎红华 刊期: 2006- 04
动态资讯
- 1 西比灵治疗脑出血周围水肿的临床观察
- 2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 3 双侧枕叶T2高信号病灶的疾病的影像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
- 4 听觉P300检测无症状性脑梗死合并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
- 5 非营养不良性强直性肌病(附1例报道)
- 6 中老年多发性肌炎(附6例临床分析)
- 7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并发脑梗死1例报道及相关文献回顾
- 8 海洛因致中毒性白质脑病2例报道
- 9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糖化血红蛋白与病情轻重关系的探讨
- 10 缺血修饰蛋白与急性脑梗死体积的临床研究
- 11 副肿瘤性神经系统综合征36例临床分析
- 12 伴高脂血症的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研究
- 13 经鼻给予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脑梗死大鼠的血管和神经再生作用
- 14 孤立双侧桥臂梗死1例报道
- 15 嗜酸性筋膜炎2例报道并文献分析
- 16 凝血酶预处理对大鼠脑出血后内源性神经再生的影响
- 17 前庭功能自旋试验和经颅多普勒超声对中枢性眩晕的应用价值
- 18 汉语语法量表的制定和标准化
- 19 经颅多普勒对分水岭脑梗死的检查评价
- 20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并脑干梗死3例的临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