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是全国各地广大医务工作者,特别是从事神经科临床和科学研究工作人员切磋技艺、交流学术经验和更新知识的园地。辟有论著与学术交流、短篇与病例报告、综述、专题讲座、专刊评价、临床药物治疗、会议(座谈)纪要、临床病理(病例)讨论、技术信息、新药新仪器、新书介绍及国内外学术动态等多个栏目。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
出版部门: 《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047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402/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4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172.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
- 国际刊号:1007-0478
- 国内刊号:42-1402/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阿托伐他汀联合叶酸、维生素B12治疗伴高脂血症的脑梗死患者的研究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叶酸、维生素B12对伴高脂血症的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按随机双盲方法将87例伴高脂血症的脑梗死患者分成A、B两组,两组患者同时接受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规治疗.A组予阿托伐他汀联合叶酸、维生素B12,B组则只给予阿托伐他汀,于入院24h内及治疗10周后分别测定各组血浆LDL-C及Hcy水平,并用MMSE量表评估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改变.结果A组治疗10周后患者的LDL-C及H......
作者:宋兴龙 刊期: 2013- 01
-
吞咽治疗仪联合电针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对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观察吞咽治疗仪和电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的疗效以及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9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吞咽治疗组(48例)和联合治疗组(50例),吞咽治疗组给予基础吞咽功能训练和进食训练,联合治疗组在吞咽治疗组的基础上给予吞咽治疗仪和电针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月吞咽评分、肺炎发生率.结果经过1月的治疗,联合治疗组吞咽障碍治疗的总有效率(92.0%)高于吞咽治疗组(77.......
作者:丁玲;汤显靖;杨小飞 刊期: 2013- 01
-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与肥厚性硬脑膜炎的临床及影像学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与肥厚性硬脑膜炎(HCP)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SIH患者及6例HCP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均以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SIH患者的头痛多与体位改变有关,脑脊液压力明显低于正常,HCP患者除头痛之外,多组颅神经损害较SIH更为常见.影像学上两组均可表现为硬脑膜弥漫性增厚并异常强化,但HCP硬脑膜强化可为......
作者:张萍;潘邓记;朱遂强;王伟;骆翔 刊期: 2013- 01
-
辛伐他汀减少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的聚集及神经元凋亡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鱼藤酮诱导的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的聚集及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鱼藤酮处理组及鱼藤酮+辛伐他汀干预组;分别使用MTT试验了解药物干预对细胞活性的影响,使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以及谷胱甘肽(GSH)含量,使用免疫组化了解细胞内GAPDH定位以及聚集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
作者:赵彬;徐海龙;潘雷;李海明;侯小强 刊期: 2013- 01
-
脑啡肽研究进展
脑啡肽于1975年首次由Hughes发现,属于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在体内分布广泛,通过与不同类型的阿片受体结合,发挥多样生物调节作用.1脑啡肽的结构目前研究证明脑啡肽包含2种五肽,甲硫氨酸(蛋氨酸)脑啡肽(Methionine-enkpehalin,MEK)和亮氨酸脑啡肽(Leucineenkephalin,LEK),它们来自同一前体,即前脑啡肽.MEK的结构为Tyr-Gly-Gly-Phe-Met......
作者:邵智星;吴海琴 刊期: 2013- 01
-
T细胞免疫在胸腺瘤与重症肌无力发病中的研究进展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是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neuromuscularjunction,NMJ)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receptor,AchR)致神经肌肉突触传递障碍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1].T细胞免疫在重症肌无力的发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胸腺系中枢免疫器官,是T细胞发育、成熟的主要场所,也是免疫系统维持自身内环境稳定以及自身免疫耐......
作者:杨惠;金永华;张莹 刊期: 2013- 01
-
雌激素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雌激素是人体许多组织合成的一种类固醇激素,早仅被认为对生殖系统有作用,但近来的研究发现雌激素对于大脑的构造和功能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涉及到突触的可塑性,记忆,神经发生和神经保护方面.大量体内外实验支持雌激素的神经保护作用.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雌激素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中的神经保护作用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这里我们将探讨雌激素在AD中神经元保护作......
作者:王澎伟;梁庆成;吴云 刊期: 2013- 01
-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研究进展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posteriorleukoencephalopathysyndrome,RPLS)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神经系统受损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影像学表现重于临床表现.临床上常见症状有头痛、抽搐发作、视觉障碍、意识改变及精神行为异常等,神经影像学上的典型表现为对称性的、大脑后部以白质为主的可逆性血管源性水肿,且临床观察发现同一个患者很少会反复发作RPLS......
作者:李红丽;李峰;马翊竑 刊期: 2013- 01
-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
25%的脑血管病是由颈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先开展的球囊扩张术(全名为经皮血管成形术,简称PTCA)以及现在开展的球囊扩张加支架置入术(全名为经皮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简称PTCAS)有效地降低了由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引发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率,但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的出现及增多对手术的开展及效果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作者:涂雪松 刊期: 2013- 01
-
以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2例报道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thrombocythemia,ET)亦称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为克隆性骨髓增殖性疾病,主要累及巨核系,表现为骨髓巨核细胞增生,外周血血小板持久增多,临床上以出血或血栓形成为主要表现,属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以脑梗死为首发表现,临床少见,极易造成误诊和漏诊.现将本科收治2例以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ET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本孝;王俊珺;杨洁;王鹏;牛祥 刊期: 2013- 01
动态资讯
- 1 120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远端滤网式保护装置的应用问题及解决策略
- 2 铁离子对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神经元毒性作用的实验研究
- 3 TOLL样受体4及细胞因子在致痫间大鼠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4 脑缺血后内源性激活神经干细胞的机制研究
- 5 叶酸、Vitamin B12与血管性痴呆
- 6 子痫、子痫前期伴非典型部位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的影像学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 7 亚低温对脑梗死患者血抗利尿激素、血管紧张素及醛固酮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 8 脑膜转移瘤临床病理与MRI(附1例尸检报告)
- 9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介入术后微小脑梗死灶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 10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
- 11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 12 强化降脂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研究
- 13 IFN-β-1a治疗多发性硬化的多中心前瞻开放对照研究
- 14 溶血磷脂酸及其受体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 15 不同部位脑损害与失写症关系的研究
- 16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阿尔茨海默病脑内可溶性Aβ清除作用的研究
- 17 青年颈椎曲度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附62例报告)
- 18 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Hsp22和c-fos的表达变化
- 19 同型半胱氨酸与脑分水岭梗死的关系
- 20 抗癫痫药物对癫痫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影响的研究